close

因字數限制分段貼,源昌小弟加油!
~~~~~~~~~~~~~~~~~~~~~~~~~~~~~~~
胰臟癌的症狀是什麼?如何診斷?又如何治療?

 

    大部分胰臟癌早期都沒什麼症狀。有人報告從胰臟癌發生到有症狀,大約已有兩年的時間。病人的臨床表現,依其長在胰臟不同部位而有不同。一般而言,大部分病人早期症狀多不明顯也不特殊,常只是食慾不振、腹脹或腹部悶痛,病人常不以為意,甚至許多臨床醫師也一直當做是消化性潰瘍或膽結石等病處置。等到病人疼痛加劇或有痛到背部的情形,常意味著腫瘤已侵犯到臨近器官因而延誤了治療時機。發生在胰臟頭部的胰臟癌,時常因腫瘤壓迫到總膽管引起黃疸、皮膚癢疹、脂性下痢等症狀而被發現,因而有手術治癒的機會。至於發生在體部及尾部的胰臟癌,通常很難早期發現,等發現時,大部分已擴散或轉移至其他器官,很少有可手術切除的病人。另外,病人如發生不明原因的胰臟炎必須考慮到腫瘤阻塞胰管所產生的可能性。或者,突然莫名發生的糖尿病或血糖不易控制,都有可能是胰臟癌的臨床表現。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癌症末期的表現,如腹水、鎖骨或肚臍處淋巴結等,也必須把胰臟癌的可能性列入考慮。

 

胰臟癌的早期診斷相當困難,雖然有些腫瘤標記可為幫忙,但其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嫌不足。病人有症狀或懷疑有胰臟癌時,得藉助影像學的檢查來幫忙診斷,如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掃描,尤其重要的是膽道攝影,不論是經皮肝穿刺性膽道攝影或內視鏡逆行性膽道攝影,可提供我們胰臟癌發生的重要訊息。這些影像學檢查可做為我們診斷胰臟癌或評估手術可能性的重要工具。通常除非腫瘤為已不可開刀切除,否則不做穿刺切片檢查,避免癌細胞擴散。

 

胰臟癌的治療,主要還是手術切除,也唯有手術根除才有治癒的可能性。很不幸的是大約25%30%的病人的胰臟癌長在體部或尾部,發現時大多很晚期,已無法手術切除。至於長在胰臟頭部的癌,其可完全手術切除的病人也不到五分之一。這類病人所採行的是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這項手術在以往被認為是一項非常困難且有很高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的手術,但隨著醫學的發展及經驗累積,目前已有許多醫學中心的醫師能夠很純熟成功地進行這項手術,甚至把手術的死亡率降到5%以下,和其他手術比較起來,並沒有特別高的危險性。另外對於那些無法完全根除的病人,如有黃疸或胃腸阻塞,可根據病人可能的存活期間、病人的狀況而選擇不同的姑息性治療方式,來減輕黃疸或改善進食的狀況。至於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對於胰臟癌大多沒有很大的效果,目前只被用來做為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

 

 

 

2.胰臟癌小檔案

 

●因為胰臟位置深藏,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又稱胰臟癌為「沉默的殺手」。

 

●上腹部疼痛是胰臟癌最為常見的症狀。

 

●據民國92年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胰臟癌佔台灣癌症死亡原因的第10位,各佔男、女性死亡原因的第8位。

 

●根據研究,胰臟癌與高脂飲食和吸菸有關,愈高度開發的國家,胰臟癌發生率也愈高。

 

●罹患胰臟癌的機率,男性的得病率是女性的兩倍,發生的年齡大多介於六十至六十五之間。

 

胰臟─人體的「大內高手」

胰臟在身體上的位置隱密,它位於左上腹部,靠近十二指腸及脾臟,長形且扁平的腺體,長約12公分,厚約2.5公分。可分成三部份,包括頭部、體部及尾部。胰臟的功能包括:分泌胰液以幫助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另外還分泌胰島素(insulin)、升醣激素(glucagons)等,來調節葡萄糖、脂質和蛋白質的新陳代謝。

 

為什麼會得胰臟癌?

 

到底哪些人容易發生胰臟癌?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研究證實胰臟癌的發生原因。但在一些研究報告中,可以找出一些可能的因素:

 

●遺傳:目前所知,有幾種遺傳性疾病會增加胰臟癌的發生機率,例如:遺傳性胰臟炎。

 

●年齡:胰臟癌發生的年齡通常較大,大部分發生在60歲以上,較少低於40歲。

 

●性別:男性居多,為女性的三倍。

 

●抽煙:這是目前確認與胰臟癌最相關的危險因子,吸菸者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高出2~3倍,尤其是一天抽2包以上者。

 

●酒精:有報告指出喝酒與胰臟癌的發生有關。

 

●飲食:生活中攝取肉類或脂肪比例偏高者,胰臟癌發生的機會也會跟著增加。

 

●化學藥品:長年接觸化學藥品(超過10年以上者),尤其接觸的是石油產品或各種溶劑者較易罹患胰臟癌。

 

●曾經接受部份胃切除、慢性胰臟炎及糖尿病的患者,也較易罹患胰臟癌。值得一提的是,胰臟癌本身也可能造成慢性胰臟炎及糖尿病,三者關係密切。

 

胰臟癌有什麼症狀?

 

由於胰臟位置深藏,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通常是當腫瘤大到相當程度後,人們才知道事態嚴重。因此如果有下列情形,則要提高警覺考慮是否為胰臟癌的可能性。

 

「上腹疼痛」是胰臟癌最為常見的臨床症狀,而且有時「疼痛」會放射至背部。「右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在胰臟頭部,「左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在胰臟尾部。另外,腹部的特點與姿勢有關,一般患者在平躺或伸直脊柱時,會有疼痛加劇的情形,因此患者在疼痛時常會將脊柱彎曲,整個身體會縮成蝦米狀,此時腹痛的症狀可感到稍微緩解。

 

【胰臟癌的典型病徵有】

 

◎持續性腹瀉或糞便呈灰白色。

◎明顯的體重減輕: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或疲倦等。

這可能與進食不佳以及消化、吸收異常有關。

 

◎黃疸的出現:這多半是胰臟癌的晚期症狀,其可能原因是胰臟的腫瘤壓迫到總膽管,或者是腫瘤已轉移到肝臟所致。在此要強調的是,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代表您得了胰臟癌,有時急、慢性胰臟炎也有可能會有上述部份症狀。所以當身體有任何的不舒服,千萬不要自行服藥,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求該科的專科醫師找出病源,以求最佳的治療時機。

如何確定得了胰臟癌?

 

詳細的病史及身體檢查,可以提供醫師做正確鑑別診斷的參考。其他相關的檢查包括有:

 

●抽血檢驗:有些胰臟癌的病人會出現貧血的現象,血清澱粉?(Amylase)及鹼性磷酸?(ALK-P)也會上升。

 

●腫瘤標記:目前在偵測胰臟癌的腫瘤標記有二:CEACA19-9。但此兩項檢查的特異性並不高。也就是說某些良性的疾病,也可能造成腫瘤標記的上升。所以目前腫瘤標記多用於胰臟癌追蹤檢查的參考。

 

●腹部超音波檢查:因多數胰臟癌患者容易出現黃疸,可利腹部用超音波來判定是否為胰臟腫瘤壓迫到膽管。

 

P.S.舍弟在這部份還看不出癌細胞

 

●電腦斷層攝影(CT)其可觀察腫瘤本身、鄰近器官是否受到侵犯或淋巴腺是否有轉移等訊息。但病灶若是小於1公分且位於胰尾,則不易觀察到。

 

CT部分才看出癌細胞的擴散

 

●核磁共振膽胰管攝影(MRCP):常用於偵測膽胰管阻塞性病變的檢查。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ERCP):這種檢查是把十二指腸內視鏡經口、胃放到十二指腸的胰膽管共同開口處,再將顯影劑打入胰膽管中,利用X光照相的方式照出整個胰管的構造,藉以了解膽胰管是否有狹窄及情況。

 

胰臟癌如何分期?

 

癌症的分期一般是依據腫瘤的大小、淋巴結是否轉移,以及遠端器官是否也遭到腫瘤轉移來決定。依據1997年美國癌症醫學會(AJCC)所提出的胰臟癌分期為:

 

第一期:癌細胞尚侷限在胰臟。

 

●第二期:癌細胞侵犯鄰近的器官,例如:十二指腸、膽管或是鄰近的組織,但無淋巴結的轉移。

 

●第三期:無論腫瘤大小,已有淋巴結的轉移,但無遠處器官的轉移。

 

●第四期:已發生遠處器官轉移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racy 的頭像
    tracy

    Tracy's Talk 另一種演奏

    tr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