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被兒子教育了不少,鹿特丹建築大師Koolhaas 必看建築美術廳雖然已經是24年前作品仍然是在時代尖端。
他很巧妙在舊的自然博物館旁公路與斜坡間用現代建築低調的引導路人進入公園與現代美術園區連結在一起。
也蓋了一座剛好高度的小橋讓你在橋的另一端,完全看不到美術館。
屋頂還放一個人偶,好像要自殺。在台灣一定又要哇啦哇啦說會引起blablabla,。忘了尊重創作者邊緣危險的挑戰不是每個人都該嚐試??
在歐洲發現危險的定義,跟台灣不同。如果裝欄杆破壞美感,寧可不要裝。 走的人跌倒是你自己負責。
幸運遇到Peter Lindbergh 的攝影展。原來櫥窗裝置師變成時尚攝影,他說不該讓年齡定義美醜。
逛多博物館會讓人,見怪不怪。也說明,以前資訊封閉時,可以愚民。但是,荷蘭用博館與教育提升國民素質,教出有想法肯定自己的國民。不怕難管,因為自己管好,不管別人閒事,就好。 只要不防礙別人,穿10個洞也可以當公務員,同性結婚也是荷蘭50年前通過。 紅燈區400年前就在Amsterdam 同一區旁邊還有老教堂。 安樂死也合法。 大麻你自己愛抽就抽ㄅㄟ,別賣給人就好。
台灣問題是自己不管好,太愛搞主義思想,管別人太多了。 就像uber 別的國家早通過,不知台灣是背後什麼原因擋著? 安全?計程車也不一定安全。 保險?使用者與司機付一半。 吵半天,應該是網路經濟也衝擊到計程車了。 我下次來試試歐洲blablacar 再跟大家報告。 台灣聲音真的太多了。大家情緒發ㄧ發也沒行動解決問題。 媒體也是隨之起舞,熱鬧滾滾。
從博物館扯到這裡,也太博了。 btw, 園區真該蓋個博物館把製程,幾代? 既然是世界第一代工島,好好把知識傳遞給台灣小孩吧,這才是最大股利。
自動門開啟好大片。成本高。
看得出是瑪丹納嗎?
攝影作品用半透明塑膠展覽,也是靈感。
我也想在屋頂放一個。
象頭有點難過,第一次看到牙齒長一排。
天鵝與垃圾也徹底傳達訊息。